大美平潭丨周而興:結(jié)廬石厝
2024-11-17 09:23:48 來源:平潭網(wǎng)在平潭,古樸的石厝隨處可見。
站在高處眺望,只要有村莊就有石厝,可謂星羅棋布。色彩斑斕的石厝與藍天碧海組成的畫面有著童話般的意境,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風沙滿地跑?!闭邕@個古老的民謠所描述,平潭地處臺灣海峽西岸要沖,島上全年8級以上的大風天居多,每年7月—9月還有幾場大臺風。
01
風起潮涌,斗轉(zhuǎn)星移??缛胄率兰o,平潭迎來開發(fā)建設(shè)良機,十多年來相繼建成兩座跨海大橋。從此,昔日閉塞的孤島,漸漸成了人們旅游的向往地,石厝融入休閑旅游新元素,這里變成了熱門打卡地。
踏上平潭島,時光的鐘擺似乎在這里凝固了,這里村落的古樸石厝刻滿了島民抵御海風的智慧與毅力。
經(jīng)過漫長歲月的風雨洗禮,島上先民開始諳熟海風的脾氣。于是,他們就地取材,采挖山野上豐富的花崗巖,在山麓的南面,或是山坳處,用加工好的石塊為主材建筑房屋。房屋從基礎(chǔ)、墻體、梁柱、門框等幾乎都用石料。石厝的屋檐外延極短,墻體的北面窗口極小。
石厝屋頂多用密密麻麻的石塊壓在瓦片上,有的屋頂波浪造型,用光潤的鵝卵石壓在瓦片上,寓意“壓住風浪”,祈福漁家人出海風平浪靜。
拾步村內(nèi),石厝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石頭的墻體色調(diào)或灰白或淡黃,瓦片或黛青或褐紅,明暗相接,冷暖相間;房屋結(jié)構(gòu)或單層或多層,形狀或平排房或合院布局,渾然天成,極富美感。每一處風景,每一處角落,都仿佛在訴說古老的故事。
02
靜臥山野海邊的石厝,任憑風吹雨打,穿越朝代的更迭。石厝以抵御海風適應生存環(huán)境為主基調(diào),蘊涵深厚的海洋文化與海防文化特色。
自古以來,平潭就是海防要塞、水師重鎮(zhèn),歷史上有著“一里六提督十二總兵”的記載,戚繼光率軍抗倭衛(wèi)國與海防水師的英勇事跡聞名遐邇,許多戍島將士安家海島。
同時,平潭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要埠,為“海絲”東海航線的重要起錨地之一,隨著島外移民遷入,帶來各地的民俗民居特色。于是,在構(gòu)建的石厝上,兼收并蓄福州、莆田、閩南等地建筑特點,形成了以石料為主材,結(jié)構(gòu)、形狀與色調(diào)多樣化的建筑風格。
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石厝還原了自然斑紋底色,光滑潤澤,返璞歸真。而木麻黃、番石榴、榕樹等點綴,古井、小溪與青石塊鋪就的巷道交織村間,自然淳樸,相得益彰。
林語堂先生說過:最好的建筑是這樣的,我們深處在其中,卻不知道自然在哪里終了,藝術(shù)在哪里開始。石厝這種原生態(tài)無雕琢的自然之美,大抵就是這樣所描述的意境吧!
都市空間逼仄,快節(jié)奏的生活環(huán)境,讓人們向往靜謐的休憩地放飛心靈,于是石厝這種“復得返自然”的功能被重新喚起。
03
石厝是海島滄海桑田的見證,是百姓堅固的棲身之所。每每念及這些勤勞智慧的石厝建造者,總是讓人肅然起敬。
早年海島的山野上,常常出沒“打石”工匠幫,他們用磅錘、鐵鏨捶打花崗巖大石塊,在一陣叮叮當當悠揚的敲打聲中,一塊塊粗壯的石料應聲劈開。寒冷夜晚的石厝院子,我與小伙伴喜歡圍在石塊搭成的火爐邊,看著石匠們在錘煉修復白天破損的鐵鏨。煉爐上的熊熊火焰,映紅了石匠們黝黑的臉龐,也把院子烘得熱乎乎的。
那些嫻熟技藝的蓋房工匠(俗稱“起厝師傅”),他們手持泥刀、小鐵錘、水平尺等工具,忽上忽下壘石抹泥,忙碌數(shù)天,一棟石厝便矗立在眼前。
石厝堅固耐久的氣質(zhì),也融入積淀成勤勞剛毅的平潭人的精神氣韻。改革開放后,島上年輕人紛紛外出,走南闖北打拼。
光陰匆匆,鄉(xiāng)人念舊,他們不管是事業(yè)有成還是生活平淡,皆默認石厝這個故鄉(xiāng)特色的標識。雖然石厝建造與修繕已納入當?shù)卣畤拦芊懂牐?jīng)敲打石頭的叮叮當當聲,漸漸寂然無聞。
然而,“故鄉(xiāng)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石厝所蘊涵鄉(xiāng)愁的象征元素依然延續(xù)長存。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在平潭仿佛看到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海相依,結(jié)廬石厝,遠離喧囂,讓人感到寧靜愜意。
作者筆下
依山傍海、錯落有致的石頭厝
是平潭最別致的風景之一
它沒有濃墨重彩,也不走精致路線
卻與碧海藍天相配
一磚一瓦都帶著最樸實的印記
它不僅是
風情濃郁的獨特民居
也是海島祖先生存智慧的結(jié)晶
更是海島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環(huán)球人文地理》介紹說
平潭島的石厝
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彩色城堡
這些年
隨著平潭的開放開發(fā)
平潭石頭厝也成為
海島旅游、鄉(xiāng)村振興的新名片
北港村、貓頭墘、東美村等地
都成為了欣賞平潭石頭厝的
熱門地
作者簡介
周而興,筆名亦舟,福建省作協(xié)會員,福州市臺江區(qū)作協(xié)主席團成員,《福建鄉(xiāng)土》執(zhí)行主編。著有散文集《海峽風吟》,參與編撰了《網(wǎng)絡(luò)金融培訓教材》,福建省扶貧文集《臺安兩地情》,臺江作家文叢《歷史名人與臺江》等。文學作品被多種出版物收錄。
最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