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福利在线观看,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亚洲欧美综合a一区久久,在线播放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大美平潭丨作家劉翠嬋筆下的平潭島:風從海上來

        2023-12-08 10:02:12 來源:平潭網(wǎng) 作者:劉翠嬋/文 平潭融媒體中心/資料圖

        平潭島:風從海上來

        平潭島是被風追的地方。

        圖片

        平潭島的風,勁爆。風從太平洋西部長驅(qū)直入,直撲島嶼,威風凜凜說的大概就是平潭島的風樣。一年里,風一吹,就是二百多天,還都是七級以上。島在海中,也在風中。風是島的嘆息,也是島的傳奇。

        圖片

        “碗礁一號”沉船就是風中的嘆息與傳奇。平潭島所在的海壇海峽,是一條“風管”,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海道。300多年前,一艘船,一群水手,4萬多件產(chǎn)自景德鎮(zhèn)的外銷瓷器,沒有到達預期的港口,在巨大的風浪中,沉沒在碗礁附近。那時的風是悲劇。

        300多年后,沉船地成了寶地,風浪洗劫的瓷器成了寶物。這塊海域,以全國沿海沉船遺址分布最密集、種類最多、年代序列最完整成為大陸沿海首個國家級水下遺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里有了陳年的驚喜,閃著冰冷的水光,許多沉船依然像謎一樣躺在風浪之下海底深處。

        圖片圖片

        在風中,悲與喜,都是風口。只是你不知,會站在哪個風口上。

        初冬傍晚的北部生態(tài)廊道,起風了,大海迷蒙,風車在海里轉(zhuǎn),風追著人在海邊轉(zhuǎn)。如果沒有風,島就是扔在海里的巨石。沒有離開,也無所謂有抵達。沒有傷痕,也不會有光芒。

        圖片

        南島語族的先人御風而行,是風,成就了他們的遷徙,是風中之路讓他們看見了大海和星辰。是風,把出發(fā)于平潭島的古老口音,播撒到遼闊的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眾多島嶼上。

        圖片

        6000多年前,他們遠行,駕舟出海,駕的是獨木舟,行的是波濤路。風浪無數(shù)次淹沒過他們,也無數(shù)次成全過他們。他們借著風勢、洋流變化與星星導航,往臺灣,往菲律賓,往廣袤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在風中,登上了一座又一座島嶼,形成了現(xiàn)在世界上最龐大的分布于南太平洋及印度洋島嶼的南島語族族群。

        圖片

        6000多年后,他們歸來。2010年7月,6名南島語族族群后人登上獨木舟,重行波濤路。從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啟程,迎風逆旅,沿著祖先從中國東南沿海遷徙到太平洋島嶼的路線,歷時4個月,遠航1.6萬海里,重返平潭。一如從前,星星導航,隨波逐浪。海風巨浪一路伴行“尋根之旅”,出發(fā)時的島嶼,是回家時掛在港口的燈光,一路照耀他們歸來。

        圖片圖片

        星星還是萬年前的星星,但風中歸來,已不是從前的樣子。萬里歸途,風餐海宿,似乎只為了刻在骨血里的鄉(xiāng)愁。

        鄉(xiāng)愁有形狀嗎?如果有,大概就是風的樣子,綿延不息,無處不在,卻又是抓不住的空茫。在平潭島,鄉(xiāng)愁更是風的樣子,巨大,不可抗拒。時時相擁又時時離去,把握不住如水隨天去。在猴研島,鄉(xiāng)愁長度68海里,是一張寄往臺灣島的郵票,貼在海的彼岸。

        圖片

        我們一群“采風”人,大部分來自島上,從各自的島嶼來到平潭島采風,像走親戚。海南島,廈門島,臺灣島,西洋島,或赫赫有名或小如彈丸。島與島之間,似乎也有“鄉(xiāng)愁”,每個島都是孤獨的存在,但因為大海,島嶼又緊緊相連。平潭島似乎也成了大家的“鄉(xiāng)愁”,來了又來,看了又看……

        圖片

        誰又會是誰的鄉(xiāng)愁呢?

        想起“碗礁一號”沉船上的瓷器,它們從陸地到海底,風暴中死去,又從海底回到陸地,高光復活,被賦予意義,被深深贊美,成為“風物”。出海的瓷器,是泥土的輪回,漫長的輪回,但至少輪回了,那些沉沒在風中的人們,再無音跡,他們已經(jīng)沒有鄉(xiāng)愁,大海的收留,就是最后的鄉(xiāng)愁吧。

        圖片

        風中有嘆息:風太大。

        風中也有驚奇:風大又怎樣?

        作者筆下提到的

        68海里景區(qū)、北部生態(tài)廊道等

        都是十分值得打卡的地方

        快跟著小編

        一起去看看吧

        ↓↓↓

        68海里景區(qū)

        68海里景區(qū)

        由猴研島、研后島和限山島

        三個主島組成

        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本島

        最近的地方

        圖片

        景區(qū)內(nèi)

        怪石嶙峋

        風光絕美

        不僅能欣賞鬼斧神工的海蝕地貌

        也能靜靜感受海島風韻

        圖片

        北部生態(tài)廊道

        北部生態(tài)廊道

        位于平潭蘇平片區(qū)的北部

        沿線海岸灣澳崖壁間隔分布

        有自然生態(tài)岸線、海蝕地貌

        海島漁村和遺跡古景等旅游資源

        沿著蜿蜒平坦的環(huán)島公路

        慢慢行駛

        360°的絕美海景

        猶如精美的水彩畫卷

        在眼前徐徐鋪開

        圖片

        這條集旅游、觀光、休閑運動等

        于一體的海濱綠色長廊

        猶如閃閃發(fā)光的玉帶

        飄揚在平潭北部山海間

        串起多處美麗的風景

        成為許多市民游客

        趨之若鶩的網(wǎng)紅打卡地

        圖片

        劉翠嬋,福建霞浦縣文聯(lián)主席。作品散見《福建文學》《散文選刊》《讀者》《南方人物周刊》等。曾獲第21屆福建省優(yōu)秀文學獎等。有作品入選《2011年我最喜愛的中國散文100篇》《福建文藝創(chuàng)作60年選?散文》《福建優(yōu)秀文學70年精選?散文卷》《閩派詩歌?散文詩卷》等選本。

        責任編輯:林巧薇

        最熱評論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