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9期兩岸國學大講堂開講!吸引超過800萬網友在線觀看
2020-12-27 13:50:17 來源:平潭綜合實驗區(qū)融媒體中心 作者:文字:陳士凱 圖片:游愷揚 陳士凱平潭網12月27日訊12月26日,第28、29期兩岸國學大講堂在平潭臺灣創(chuàng)業(yè)園34號樓開講。大講堂通過兩岸國學中心官方微博新浪、網易等平臺進行了現場直播,合計吸引超過800萬網友在線觀看。
本次大講堂邀請了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吳友根和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鍔分別圍繞《論語》與《道德經》中的人生智慧與《中國古禮與現代社會》為題進行演講。
圖片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吳友根
吳友根以自身對《論語》與《道德經》的理解和研究,將書中的為人處世之 “道”一一列舉,并全面詳細地為觀眾們進行解讀。他認為,所謂人生智慧,即如何讓自己成為堂堂正正的人,不斷地向善與向上,把自己職分中的事情辦好,求其當求之利,有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與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與人相處有良善的關系,讓自己的個體生命與最高精神實體,如天、天命、道,即現在人說的真理保持著一種溝通的關系。
圖片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鍔
王鍔以“中國古禮與現代社會”為題,揭示中國古禮與現代社會的關系,說明中國古禮的現實意義。他認為,禮是俗的規(guī)范化,是現實生活的粉飾化;禮是人行動的準則,是治國理政的典章制度。中華禮樂文明對我們現代社會的影響無處不在,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F代社會,盡管有各種各樣的法律法規(guī),但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禁不止和違法亂紀的事情發(fā)生,現行的規(guī)章制度,多有紕漏。所以,從禮廣義角度而言,應該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現實情況,借古鑒今,對中國古禮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制定完善有關禮制,崇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人民有章可循,依禮而為。
活動現場還進行了互動問答環(huán)節(jié),線上線下觀眾紛紛向演講嘉賓進行提問,氣氛十分熱烈。線上有觀眾提出如何解決對生活和工作的焦慮?吳友根教授回答道,每個人焦慮的原因都有不同,但是基本是由于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所產生的,對于自身的能力現狀認知不夠清晰,要“橫縱”雙向比較,客觀判斷,通過多學習知識來增加對歷史的認知和對世界的認知,未雨綢繆,當對未來趨勢能夠產生一定的預判性焦慮自然就消失了。
活動中演講嘉賓還回答了觀眾其他各式各樣的問題,詳細地為觀眾們答疑解惑,贏得臺下觀眾陣陣掌聲。活動最后,演講嘉賓還為現場提問的觀眾送上自己所撰寫的書籍供他們學習,大家紛紛表示聽完本次大講堂頓感豁然開朗、受益匪淺。
責任編輯:陳耀峰
最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