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創(chuàng)客楊秉皓:在平潭,講兩岸故事
2022-06-28 09:17:12 來源:平潭網(wǎng) 作者:林小玉 江信恒“受天氣影響,我們的饗宴暫停了一段時間,今天開始,再次啟動,歡迎大家加入,分享你們的故事?!?6日,在君山片區(qū)北港村“風中旅行”文創(chuàng)工坊內(nèi),歡笑聲不絕于耳,原來,這里正在舉辦文創(chuàng)饗宴。
楊秉皓來自臺灣新竹,目前是臺灣“風中旅行”文創(chuàng)團隊在平潭的相關負責人,到平潭發(fā)展多年,一直致力于推廣北港的旅游與文化,這場文創(chuàng)饗宴,正是由他主導,每周舉辦一場,頗受兩岸同胞歡迎。
楊秉皓(右一)指導孩子制作手工藝品
為建設工坊,他成了全能工匠
2016年,臺灣文創(chuàng)團隊“風中旅行”落地北港,2017年4月,文創(chuàng)工坊正式啟動,為北港文創(chuàng)帶去新體驗,也讓兩岸文化得以相融。
楊秉皓告訴記者,風中旅行團隊秉承“原生態(tài)、純手作”的宗旨,在工坊打造過程中,堅持貫徹“撿拾理念”,工坊里的每個裝飾品都是就地取材,自主創(chuàng)作。
“你可能不相信,當時剛來的時候,我有一些驚訝,這個村很小,可以說是很空的一個村。”楊秉皓回憶。
2017年,當楊秉皓的朋友問他為何要到這里發(fā)展,他用一句“我相信緣分,緣分讓我與北港相遇,我就安心在這里發(fā)展”來回應。
據(jù)悉,“風中旅行”文創(chuàng)工坊是北港第三家動工,卻是第五十幾家完工的項目,可想而知,楊秉皓當時對工坊裝修傾注的心血。工坊的泥土、水電、木作都是楊秉皓自己完成,裝飾也是他帶著團隊一起創(chuàng)作。
“來的時候還是個小白,裝修完之后,幾乎成了‘全才’?!睏畋┱f,那時候的自己每天都是“灰頭土臉”,往返于民宿與工坊之間,帶著團隊成員收集材料,設計創(chuàng)作,慢慢地,一個融合文創(chuàng)工坊、咖啡、輕食和舞臺表演于一體的休閑空間成型了。
在工坊,可以看到很多別出心裁的設計——木質(zhì)樓梯改造成書架、老式縫紉機做裝飾、漂流木做成桌子等,這些原生態(tài)的舊物改造、融合嵐臺元素的設計作品、充滿在地文化的釘畫藝術(shù),無不講述著平潭的故事,展現(xiàn)漁村的文化與歷史。經(jīng)過幾年發(fā)展,風中旅行文創(chuàng)工坊成為北港的一張新名片,也成了游客喜愛的打卡之地。
“工坊里里外外的裝飾品都是他們自己做的,特別用心,今天剛好遇上文創(chuàng)饗宴,孩子也跟著我們一起體驗,還有他們的經(jīng)營理念、生活態(tài)度,我非常喜歡,下次有機會還會再來?!备V萦慰完惻抠澋?。
為培養(yǎng)孩子,他成了教育能手
“前陣子連續(xù)下雨,種的菜狀態(tài)不是很好,剛好可以作為課程,讓孩子了解糧食收獲的不易?!苯?,趁著天氣好,楊秉皓帶著團隊成員的孩子們到菜園照料菜地。
“90后”的楊秉皓雖未成家,但教育孩子卻有一手,是孩子心中的“好家長”。
目前,“風中旅行”團隊成員中有5個孩子在平潭,他們沒去學校上課,功課卻也不錯,這要得益于楊秉皓的“教育存在生活中,生活處處是教育”理念,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學得快樂是他的目標。
“他們每周都安排值班表,每個人都要承擔家務,孩子也一樣,比如洗碗、掃地、煮飯、收拾房間等,沒有一個人是閑的,現(xiàn)在還有一些村民特意把孩子送過去學習?!北备鄞妩h支部書記陳松柏說。
來自海南的陳衍誠,今年11歲,但與其他同齡孩子不同的是,他沒有去學校課堂上課,而是將課堂“搬”到北港。對他來說,這樣的生活很快樂。“別人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我在這里也可以學?!标愌苷\說。
在“風中旅行”文創(chuàng)團隊里,沒有大人小孩之分,楊秉皓要求孩子們,每天必須跟著大人學習,大人做什么,孩子就做什么。
“這些都是秉皓哥哥帶我們做的,這個木頭是在海邊凈灘的時候撿的,可以做成不同造型的作品,在辦饗宴的時候,我們會把材料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做手工,楊哥哥說,分享是快樂的,我們都在學習分享。”團隊小成員陳衍謙說,除了手作、家務,也學文化課、音樂課。
楊秉皓告訴記者,很多父母苦惱于孩子的教育,但換一種方式孩子就容易接受。比如學習數(shù)學計算和認識人民幣,單純地在家里教學或者告訴他們錢長什么樣,孩子會覺得很無聊,但如果帶他去菜市場,孩子不僅可以在買菜的過程中學習數(shù)學知識,還能體驗生活。
“在這里我學會了很多,比如每次辦活動,我們都要幫忙,服務別人也是學習,秉皓哥哥還帶我們種菜,我們會利用空余時間去照看菜園,大家還一起輪值做家務?!标愌苷\說。
為推動融合,他成了故事大王
在“風中旅行”文創(chuàng)工坊區(qū),參加饗宴的嘉賓們有的在進行漂流木手作,有的帶了自己的拿手菜現(xiàn)場分享,每個人都通過作品分享人生故事和情感。
“風是平潭旅游淡旺季的分水嶺,其實對我們來說,沒有淡旺季之分,我們辦的活動,在嵐群眾都可以參加,所以不會有風大就進入淡季這一說法。”楊秉皓說,多年來,團隊堅持在北港為游客提供一個體驗感強、文化元素多、文創(chuàng)氛圍濃的藝術(shù)空間。
在風中旅行,隊員們以一個大家庭的身份在一起。按照楊秉皓所說,這也是“撿拾”?!斑@里是北港文創(chuàng)村,文創(chuàng)要跟人文產(chǎn)生關系,所以我們與村民的交流很頻繁,我們從交流中獲取靈感,再進行創(chuàng)作,現(xiàn)在我們辦活動,大家都很積極參與,特別是鄰居老奶奶,之前非??蜌猓F(xiàn)在已經(jīng)跟我們打成一片了,上次我們出去玩,她也一起去。”楊秉皓說。
觀察“風中旅行”文創(chuàng)工坊的裝飾,不難發(fā)現(xiàn),這里幾乎全是手工制作而成。隨便指一個作品,楊秉皓都能講出一則故事,這些故事都體現(xiàn)了楊秉皓與平潭的緣分。
“東西被我撿到,這就是緣分,我就要讓它發(fā)揮作用,就像游客、像我在這里遇到的每一個人,這都是我‘撿拾’到的緣分,是上天安排我們相遇,我們在工坊交流兩岸文化,這些都讓我們有了故事。”楊秉皓如是說。
今年是楊秉皓到平潭的第六年,他已五年沒有出過平潭,三年沒有離開北港,在他看來,自己在平潭的每一天都是經(jīng)歷,在北港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緣分,他將自己的經(jīng)歷作為故事進行分享,也獲取別人的故事。“我在北港的故事,也是兩岸同胞交流的故事,舉辦文創(chuàng)饗宴,是兩岸融合的一種方式,但不僅限于此,融合有很多種方式,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我希望能將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兩岸同胞的心緊緊連在一起?!睏畋┱f。
最熱評論